|
《浙江教育报》点赞: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绍兴全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时间: 发布时间:2025-02-27 06:39:31 2月25日,《浙江教育报》刊发我市职业教育亮点做法文章《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绍兴全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起看—— “学在绍兴,留在绍兴。”前不久,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汽车技术学院21名大学生进入绍兴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启了技术员岗位的实习工作。 比亚迪半导体项目是绍兴滨海新区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去年一期项目投产后,企业用工需求激增,最高时员工缺口超过2000人。为此,绍兴开通人才“直通车”——本地高校学生批量进入本地头部企业实习。 这是绍兴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绍兴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一直在优化区域职业教育布局,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深入。 在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绍兴技师学院)的荣誉墙上,贴满了各级各类的表彰信息,其中还有一封特别的感谢信。这封信件来自合作企业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信中表示,公司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东西部协作政校企联合人才教育培训项目、组织学生进企实习,共同为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据了解,作为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绍兴近年来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传统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工作之一,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高端装备及集成电路等区域性产业的高速发展。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汇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几十家企业,用工总人数过万,但是全市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绍兴技师学院)相关负责的人介绍道,在此背景下学校从2019年开始筹备建设微电子相关专业。 如今,该校已逐步成为微电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入选2023年度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人才储备基地。目前,学校微电子相关专业学生规模已近千人,2019年至2024年累计为行业输送毕业生近600人。 和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绍兴技师学院)一样,绍兴各职业学校都在全力以赴组成当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人才储备基地。作为新昌县唯一的职校,新昌职业高级中学(新昌技师学院)从2019年起,主动服务万丰航空小镇相关产业的企业矩阵,整合现有的数控、机电、电子等核心专业,为低空经济、通用机器人等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酿酒技术专业,也是与地方产业“骨肉相连”、同频发展的产物,如今已成为黄酒酿造工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绍兴勇闯现代化新路子的强劲动力,而职业教育也通过优化学校办学定位、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推动学校网点调整与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相匹配。目前,绍兴已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1~2所3000人以上有质量规模、有区域特色、有服务能力的职业学校。 如何逐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凸显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特征,进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绍兴将破题思路放到了市域产教联合体上。 新昌县分布着600余家轴承制造企业,轴承年销售额超100亿元。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该产业中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同时也是绍兴市域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产教联合体的成员单位。 “联起来的效果十分明显。”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冯旭芳和记者说,该企业近年来始终致力于搭建链式数字化管理平台,第一时间观察到随只能制造的兴起,企业对具备自动化、物联网等技术能力的人才需求飞速增加;同时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使企业对兼具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正旺。 联合体迅速针对成员单位及全国相关企业组织深入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和以往不同,这份报告不仅明确了行业人才结构及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还分别向政府、企业和高校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例如,学校联合企业,开启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双方基于生产任务组织现场教学,工学交替强化实践能力。 这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院校互通有无从而惠及整个行业的例子,在联合体中还有很多。该联合体建设,由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学校,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涵盖了政府、园区、院校和企业多个类型的成员单位,将相对零散的校企合作进一步统筹起来,凸显出“组团作战”的特点。目前,绍兴已有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 除了深化合作,在推进“金专业”“金课程”等项目建设上,市域产教联合体也有着不少经验基础。例如,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同浙江省建筑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及上虞区本土建筑企业,打造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建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学校通过该平台,聚焦“好房子”建设、城市有机更新等真实生产环节,将建筑公司制作工艺流程分解到各项实践课程中,打破课程界限,实现协同育人。 “关于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践探索还处于初期阶段。下一步,绍兴将着重对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行机制建设、平台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绍兴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沈华梅表示。 “我在参赛过程中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细致处理,从而提升了整体效率。”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学生鲁陈鑫获得金奖,在颁奖仪式上,他感慨地说。 该赛事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而来,在参赛团队、竞赛内容、竞赛时长、评分要素等方面做了全面改革。面对赛制改革、时间紧迫和要求提高等多重挑战,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的师生们以出色的专业技能拿下了4金1铜,金牌数在全国同类学校中排名第二、在全省同类学校中排名第一。 “成才是多途径的。”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周国林介绍,该校长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各专业均组织竞赛辅导团队,通过搭建学校竞赛交流平台,以赛促教,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学校持续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中本一体化”等一系列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升学。 去年12月,绍兴正式对外发布了《绍兴市关于逐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搭建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未来在绍兴长学制人才教育培训规模达到中职招生(不包含技工院校学生)的60%以上,中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以上。 职业教育的完善不仅在于职业教育本身,还在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下一步,绍兴教育部门还将联合多部门,逐步的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拓宽技能型人才的上升通道。 |